【地评线】河声:英雄不问出处 创新不问“出身”

2021年03月26日08:52

来源:大河网

  3月24日下午,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因素,创新必须依靠人才。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使强起来的祖国更强,必须以抓创新不问“出身”的宽广胸襟,集聚各种人才,以其开拓创新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

  破除陈规。曾经,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发表过SCI论文,屠呦呦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均未当选。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的袁隆平,也曾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但他们对国家,乃至对世界的贡献,却广为人知。虽然,现在人才选拔、创新等环境极大改善,但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观念依然陈旧,唯论文、唯学历、唯重点大学等现象,还不时出现。论资排辈、不敢对青年科研人才放手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人才的成长,束缚着人才的创新。破旧方能迎新,唯有坚决破除这些陈旧观念,打破束缚人才创新的条条框框,才能让人才的创造性、开拓性、积极性充分释放!

  容忍失败。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故难免有失败。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1600多次才成功,屠呦呦带领课题组历经5年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抗疟效果100%的青蒿素。“人不犯错误,啥也不会做”。特别是那些勇于创新的人才,因其思维独特,行为超前,所做工作都是他人没有做过的甚至想都没有想到过的,更不可能步步胜利、次次成功。如果我们没有容忍失败的胸怀,对创新失败者,一味指责,一顿棒喝,则会扼杀其创造性。抓创新不问“出身”,就要容忍、体谅人才创新失败的“经历”,在其陷于低谷时施以援手,从而不仅能使他们放下包袱,发愤图强,还能在人才队伍中形成人人敢于创新的积极氛围。

  褒奖创新。快递小哥李庆恒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获得了快递员项目的第一名。他不仅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还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在医疗保健、子女就学、车辆上牌等方面都可以享受照顾,购买首套房还可获得一百万元的补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银丰现代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听说只有中专学历的研制者陈学庚刚当选工程院院士,总书记说,英雄不问出处,谁是英雄,要在“战场”上见分晓。一个95后、来自安徽小县城的底层快递小哥,成为省会城市的高层次人才,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抓创新不问“出身”的真实写照!而杭州市的重奖,也和陈学庚当选工程院院士一样,是对创新人才的最大褒奖。优者奖。唯有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对创新拔尖人才全力支持,大力奖励,才能激励更多的人才不管“出身”如何、一心一意进行创新,从而为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李红卫)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