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大大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他巧加点化,赋予了古人经典名句鲜活的时代价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历史感。同时,这些古典名句运用自然,与文意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
学习《习近平用典》,提升文化素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里面都蕴含着很多道理,无论是孔孟之说,还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在提醒着我们生为中华儿女必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如果不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会对本土文化失去信心、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用典》,不仅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中汲取更多的文化滋养;更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实践结合起来,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习近平用典》,站稳群众立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以典故之史为“镜”,可以从至深至简的论述中,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用典》,不仅要站稳群众立场,涵养至深至诚的为民情怀;更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脚踏实地、躬身实践,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精彩华章。
学习《习近平用典》,汲取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用典》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和精神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用典》,不仅要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精神坐标,更要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始终以一种革新的姿态积聚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郭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