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百年大党描绘出浓厚的民生底色

2021年04月08日08:52

来源:大河网

  坚持为人民服务,持续深化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继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绘制了新发展阶段民生事业发展的新蓝图,释放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消除贫困的梦想变为现实。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以及政策的倾斜,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2013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农村,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高质量完成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之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稳就业成为了高频词汇,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何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如何扩宽就业渠道等等,这些成为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应该看到,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措并举筑牢“就业”这个民生之基,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率严重下滑,数据显示:在去年疫情最严重期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540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稳岗扩岗初见成效,为困难时期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如果粮食供应不足,无疑会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基本盘”必须要稳住,农业“压舱石”必须要夯实。只有这样民生保障才能更加稳固。当前我们看到,党中央出台各种措施,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打牢基础,巩固和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全国粮食连年丰收,牢牢的端稳了饭碗,创造了“十七连丰”的粮食奇迹,口粮自给率始终保持100%,保障了中国人民能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医疗保障并入“快车道”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通过扩面、整合、提高统筹层次,中央财政逐年提高人均补贴标准,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接近60%。同时,“普惠医疗”“共享医疗”“智慧医疗”等卫生健康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医疗供给率大大提升。截至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3岁,比2015年增长1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7.8/10万和5.6%,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凸显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被世卫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面对“十四五”开局之年,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敢于尝试创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推进“两不愁三保障”落地生根,让民生的底色更浓,努力在变局中开创新局。(王鑫博)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