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要迈向中高端,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庞大的技能人才队伍。”
□本报评论员丁新科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近日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谈起职业教育,许多人还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衍生品”“附属物”,甚至戴上有色眼镜看待职教学校的毕业生,认为其“低人一等”。
殊不知,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单单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分量。
以城市落户为例,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了抢人计划,在诸多落户政策中,技能型人才同样是引进对象。比如,天津出台“海河英才”计划,对引进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或专家教练组长、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等,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资助。每年评选10名“海河工匠”,给予每人20万元奖励资助。郑州、兰州、济南、南京等多个国内城市,已将落户门槛降低到中专学历,甚至纷纷取消针对中专、大专毕业生设定的参保年限规定。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毕业生,在大中城市落户上的障碍大大减少。落户政策的放宽,就是对职教体系毕业生的能力肯定,也是对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肯定。
我省职业教育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全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为河南乃至全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去年,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河南队摘得2金、2银、7铜共11块奖牌,其中10人来自职业院校,总积分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从获奖项目背景来看,分别来自酒店、物联网技术、健康和社会照护、化学实验室技术、社会体育指导、西式烹调、数控车、可再生能源等多个技能型专业。这反映了我省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
“十四五”时期,深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产业要迈向中高端,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庞大的技能人才队伍。只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改革办学机制、配合产业转移、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就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