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岂能变“赌具”

2021年04月28日08:52

来源:大河网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正悄然兴起,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买家“低龄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有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甚至有学生逛文具店的乐趣变成了抽“文具盲盒”。(4月27日,齐鲁晚报)

  “一直买买买,终于把笔的样式凑齐了!”“锦鲤盲盒好看,开到两个蓝色,没开到红色有点失望。”“买四支笔,样式重复了三支。”透过孩子们天真的想法,我们不难看理解,孩子们收集各类文具的初衷可能只是满足好奇心,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般购买文具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赌博行为。依笔者之见,这种赌博性质的盲盒走入孩子认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根据MBA智库百科显示,盲盒是区别于儿童玩具,是面向成人消费者的、具有收藏价值的玩具。市面上的潮流玩具根据不同样式、不同玩法可分为多种款式。很明显,盲盒作为成人玩具的流行款式,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与赌博性质。在市场上,一些成年人尚且无法控制赌博的投机心理,如赌徒般沉迷于其中,况且是年幼懵懂的孩子们?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献云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同时,购买盲盒获利的概率极低,让青少年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会让部分青少年认为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来赚钱获利。由此可见,侵入到中小学生的生活中的盲盒,以“温水煮青蛙”式的助长孩子们产生赌博投机心理,让孩子们逐渐沉迷,进而对心理健康和未来的人格塑造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除此之外,文具本身作为辅助学习,帮助学习工具,如今却成为孩子们满足投机心理和收集欲望的“赌具”。“文具盲盒”的出现造成了文具意义的扭曲,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孩子们为收集完整的系列盲盒文具而不断购买,其行为已超出对文具自身使用价值的需求。盲盒文具刺激学生的购买欲望,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在意义赋权上,文具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被消减,与“玩具”,“赌具”的意义相混淆。这样的文具盲盒无疑影响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专注,拉低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对学业百害而无一利。

  “文具盲盒”如此荼毒未成年人,可如今依旧在市面上盛行:从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到主打“文具盲盒”的淘宝文具网店,再到众多主播热情飞扬的盲盒带货。“文具盲盒”的销售链遍布多端,诱导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堕入赌博深渊,其背后看不见的套路和利益,是推动不少商家趋之若鹜的根源。

  同时,根据专家言论,盲盒经济拓展到文具领域,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方面问题也有发生。因此,“文具盲盒”不仅伤及未成年人,还助长了商家从未成年人谋取不道德利益风气的滋生,不利于面向未成年人文具产品的健康发展。

  盲盒入侵文具,歪曲了文具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赋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学业正常进行,对价值观和消费观塑造产生了误导,也诱使商家通过未成年人来牟取不道德的利益,助长了不健康的商业风气。因此,为护航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面向未成年端的文具产品纯洁性,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关注“文具盲盒”的产品质量及营销宣传,确保未成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及时下架并整改不合规文具。“文具”变“赌具”,理应得到治理。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