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

2021年05月08日08:11

来源:大河网

  不久前,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某部门要求当地各村党支部书记在护林防火期间轮流值班,为防止村干部造假,要求值班当日在村委会摆出“OK”手势,并拍照上传至微信工作群,此举让村干部哭笑不得。(5月7日 东北新闻网)

  据了解,在基层,“过度留痕”并不只“拍照打卡”这一种形式,种类繁多的工作台账、责任清单、总结汇报等“业绩留痕”,让基层干部负担很重。记者在东北某市某村采访,一位农村老党员说,村里做台账、做报表每年使用的打印纸,堆起来差不多有几人高。

  在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一说,这也许就是最早说留痕重要性的话了。客观公允地说,适当的工作留痕,这对加强管理、激发动力肯定是有帮助的。但过度留痕,以痕迹论英雄,就会背离初衷、走向反面,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前不久,有基层干部吐槽称,上级扶贫检查组到某贫困村检查,了解村里是否实现通水、通电。尽管该贫困村已经通电,但检查组的问题反馈清单却指出:“村级有电用,但没有供电部门的佐证材料。”贫困村有没有电,答案唾手可得,但一些领导干部却不顾亲眼所见的事实,要“痕迹”,要相关部门提供材料来证明,这样的机械照搬,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实值得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基层干部切实从矫枉过正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告别‘痕迹管理’,把精力放在办实事上。”过度留痕,给基层干部造成严重的负担,让他们不堪重负。比如一些农村,本可以口头布置的工作,为了留痕,村干部不得不摆个阵势开个会,方便拍照留痕;能用几句话就安排明白的事,也要比对上级写上几页纸的“实施方案”;的村干部文字水平不高,不得不“借用外脑”,如此搞形式、走过场,确实很不应该。

  治理“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各地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在考核基层的时候,要多看现场,要多到他们管理服务对象那里去问效于民,少一些看材料、看痕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治理,只有治理取得实效,“过度留痕”才可能慢慢得到根治。(江文)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