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助农”大有可为

2021年05月18日07:33

来源: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已成为全球共识。在今年的“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先后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用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5月14日至15日,“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促进产业帮扶和乡村振兴”赋能培训首场活动在河北省灵寿县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为继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定点帮扶县产业振兴,提升乡村弱势群体职业技能及自我发展能力。培训会上,一个来自河南的讲师格外引人关注。29年前,王妙出生于周口市鹿邑县,出生第14天,她就被诊断患有成骨不全症,即俗称的脆骨病,也就是“瓷娃娃”。王妙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近百次骨折,但她从没有向命运低头,通过在腾讯课堂自学编织技艺,王妙成功实现了技能就业,每月可达到八千到一万元的收入水准。如今的王妙已经有了自己的编织团队,成员有100多人,大部分都是农村的留守妈妈,她也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鹿邑巧姑娘”。

  王妙的经历,将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大大缩小,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鲜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相比起传统的技能培训,在线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是学习方式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其次是内容丰富、学习门槛低,无论文化程度如何、身体状况怎样,只要有志于学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扫除了地理位置、上课方式、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诸多障碍之后,即使是王妙这样的农村残障人士,也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数字化生态工具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数字化就业、创业的快速崛起,而且催生了一批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新职业、新岗位。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显示,2020年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且中西部省份的增长率远高于东部省份。在数字生态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就业门槛逐步放宽,下沉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打通农货上行通道“授人以鱼”,另一方面提升农民上升空间“授人以渔”,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正在展现着日益强大的新动能。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使职业技能教育普惠成为可能,让更多的“小镇青年”、农村青年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获得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为人才发展赋能,而且可以为乡村振兴蓄力。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