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天鹅卡在了哪儿?

2021年05月27日07:3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顶端新闻评论员赵志疆

  5月24日,一段郑州市北龙湖天鹅被“卡脖子”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并呼吁解救天鹅。5月25日上午,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与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配合,将被“卡脖”天鹅的颈环拆除。工作人员表示,该颈环并非有人恶意安装,其目的也是科研用途,但是安装方法可能不当。

  看到这个结果,郑州的热心市民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不是有人存心伤害天鹅,而是一片好心放错了地方。

  关于这个“卡脖”颈环,开始有人解释是鸟类环志。作为研究搜集鸟类迁徙路线、繁殖、分类数据的一种重要科研手段,鸟类环志附有国家环志中心通信地址和唯一编号,可以为鸟类研究提供生物学资料,为制定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管理政策提供依据。鸟类环志中,最常见的是脚环,这也是此次事件引起热议的关键——为什么要给天鹅戴上“卡脖”的颈环,而不是影响更小的脚环?

  对此,郑州市林业局回应称,此次给天鹅佩戴颈环的是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在开展相关活动前已报备,天鹅所戴的是定位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相比起环志,鸟类定位器的科研价值显然更高,依托于卫星定位系统,鸟类具体的活动轨迹和迁徙路线一目了然,可以为生态学研究和动物保护提供翔实的数据。定位器需要安装电池和线路,对于习惯于在水中生活的天鹅来说,“高高在上”的脖子显然比脚部更适合安装。

  同样是出于对天鹅的爱护,科研人员想要采集更多数据,普通市民则感觉天鹅受到了伤害。回顾此次风波,一方面让人为护鸟心切的热心市民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让人替饱受质疑的科研人员感到委屈——专业的科研活动与民间动物保护之间,何以如此剑拔弩张、势同水火?

  随着郑州市区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水域成为鸟类栖息地,热心市民纷纷主动加入爱鸟护鸟的阵营。市民挺身而出的热情值得鼓励,不过,专业知识壁垒的存在使市民难以分清,陌生人伸向鸟类的手到底是爱鸟,还是害鸟?陌生与隔阂,正是“卡”住两种爱心的根源。

  以此次风波为鉴,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应止于“官方报备”,似乎也有必要提供一个“民间解释”。在采集鸟类生物信息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能多一些互动,让热心市民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最直观和生动的科普。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