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属于孩子的睡眠还给孩子

2021年06月01日07:42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 王铮 摄

  □河南日报记者 韩春光 河南日报通讯员 申国华

  充足的睡眠对于青少年的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提高学习能力等十分重要。4月初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应达10小时、9小时、8小时。

  今年的五一节过后,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商鼎路第一小学等6所学校,将学校的功能室临时改造成“午睡室”,学生在校午休实现了由“趴着睡”到“躺着睡”的转变。举措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睡眠到底怎么样?君不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之间,既“绑架”了孩子也“绑架”了家长;一些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缺乏沟通,各科只顾布置各科的,不管学生能否承受……这些,都挤压了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

  记者在郑州、濮阳、新乡调查发现,许多初中生、高中生作业写到夜里十一点多依然是常事儿,甚至有的写到十二点多;许多学生每天每门功课的作业量,不是写两三页本子,就是一张卷子。

  问及为何课业负担难减、为何睡眠难以保障时,受访老师、家长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说法。

  “作业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必要步骤,老师当然应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濮阳市一位退休高中老师说,如果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少,而别的老师布置得多,总体上并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却会影响学生的单科成绩,进而影响老师的荣誉和学校的声誉,所以布置作业时就会尽可能多些。若每个老师都这么想,学生就感到压力山大。

  郑州市一位初中老师说,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对其的评价,最直观的标准仍是升学率。若学校升学率低,别说老师积极性受影响,恐怕许多学生都不愿报考。反之,则争先恐后、趋之若鹜。在相当一些学校,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直接与老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对学生狠一点。

  记者调查询问的许多家长,想法更直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在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家长,在孩子的作业问题上,只能与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由于升学看分数,有时候还嫌老师布置的作业少,因为孩子写作业的多少,与学习成绩的好坏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由于课业负担重、学生睡眠少,所产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首先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的学生连个人卫生和班级值日都要家长代劳,不会洗衣服、不会系鞋带,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蔬菜种在地里……这都说明,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许多中小学生的真实写照。其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由于睡眠时间少、心理压力大,在本该活泼开朗的年龄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患上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想法。

  怎样把属于孩子的睡眠还给孩子?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同向发力,锲而不舍,多措并举。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等的评价指标,杜绝一考定终身。拓宽各种升学渠道,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消除将学生成绩、升学率作为教师评职称、发奖金的硬性标准,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标准学校建设。切实取消重点校、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师生人均教育经费标准。在小学、初中入学方面,认真执行就近入学规定。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加强对弱差偏远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逐渐缩小校际间、城乡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既应教育学生如何学习,也应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全面发展。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和祖国未来。老师和家长均应从现在做起,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为孩子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提升制度执行能力。保障学生睡眠,缺少的是执行能力,而不是制度本身。这次教育部发布的“睡眠令”,对学生作业量、休息时间及上课时间等,再次做出严格规定。只有严格执行,加强监管,认真落实,杜绝打折扣、搞变通,才能真正确保学生享有充足睡眠,身心健康发展。

  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之后,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十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但愿随着各项政策规定的实施,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能够得到切实减轻,睡眠时间能够得到切实保障。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