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良好家风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2021年06月07日10:46

来源:大河网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温情讲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彰显了领袖深厚的爱民情怀。对于我们每名党员来说,保持和守护良好家风,不仅是对自身小家庭的尽心尽责,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号召、响应党的要求、回应群众呼唤的具体行动,是引领全社会以良好家风蕴育美好生活的清澈源泉,也是培树党员高风亮节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最朴实的方式。

  好家风离不开一个“孝”字,尽孝需趁早。古语曰:父母在,不远游。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子女能够终日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曾经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父母再活30年,除去应酬、上班、睡觉等时间,如果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一年大约能陪伴父母1460小时;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才720小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子女,即使工作再忙也应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是否一如既往的健康,看看父母白发和皱纹又增添了几许;常跟父母聊聊天,聊聊生活中有哪些不便,聊聊亲朋邻里有哪些牵绊;常陪父母出去转一转,转一转祖国的大好河山,转一转安静恬然的乡村田间,为勤俭节约、辛苦劳作大半辈子的父母,尽力勾画出“夕阳无限好”的和美画卷。子女须知尽孝要趁早,幸福时光不等人。每一个人都尽力尽孝,都努力去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奋斗初心才能更好地印证。

  好家风离不开一个“容”字,包容需互谅。记得小时候,母亲就开玩笑似的对我说:“你这个‘白眼狼’,长大会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啊!”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道出了人生必经的一关。既要做到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还要妥善处理好婆媳关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结婚十多年来,从农村出来扎根在大城市,我一直坚持让父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母亲和媳妇之间从开始的互吐苦水、互不“顺眼”,到如今的相互关心、默契配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彼此之间不断增加的包容与体谅。正如农民工阿江歌词里写的那样:婆媳关系那婆媳关系,十年看婆婆十年看儿媳,今天的儿媳是昨天的自己,包容儿媳那是包容昨天的你;今天的婆婆是明天的自己,理解婆婆那是理解明天的你。一个“容”字,写下来不过10笔,但做起来可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在一个家庭里,在老中少三代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学历见识情况下,容需要方法、需要度量、需要时间,为了家庭和睦和谐,我们可以摒弃“七年之痒”的束缚,给自己、给家人更多的时间,用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去做这件事,最终必将收获美好生活带来的幸福。

  好家风离不开一个“净”字,干净需勤奋。上小学时,父母就经常教育我,“在家不懒惰、出门必勤奋”“做人与做事都要勤勤恳恳、干干净净”。上高中时,教学楼正面的大幅标语“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境不清何以清心灵”,至今仍铭刻心底。好的家风源于日常生活中勤劳奋进的点滴积累,源于内心深处的纯洁无瑕,勤扫门厅灰,方能干净以持家;勤扫心中尘,方能干净以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让父辈放心、让父辈体面,为子女树榜样、教子女做“好”人。

  好家风离不开一个“和”字,家和需善言。有一天给上三年级的女儿辅导功课时,偶然发现她夹在作业本里的一张演草纸,上面赫然写着“家人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第一是奶奶,第二是爷爷,第三是弟弟,第四是爸爸,第五是妈妈。看到这个排名,内心的忐忑和纠结油然而生。但仔细反思一下,女儿的排名也是有她的道理的,在孩子的眼里,她的爸爸妈妈就是“虎爸”“虎妈”,不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学习娱乐上,要求都过于苛刻,一言不合便严词以对,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和需善言,由此可见一斑。(侯鹏 杨晓东 吴加林)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