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助非遗“动”起来“转”起来

2021年06月15日07:39

来源:河南日报

  “非遗的核心是活力,只有促进人民‘共赏’,才能保障人民‘共享’。”

  □顶端新闻评论员 赵志疆

  日前,国务院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我省12项非遗入选,涉及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果说文物古迹构造了中华文明的骨骼,非遗手艺则是传统文化的灵魂。资料显示,国内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非遗普遍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层面对非遗项目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非遗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激发内生活力,非遗项目的式微几乎在所难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活力”是非遗项目的关键,而这恰恰是国内一些非遗项目所欠缺的。保护非遗项目的关键在于激发活力,其中第一步,莫过于先要使公众看得见。

  毋庸讳言,不少非遗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相比起本地有限的受众,传播推广方式更加有限:口传心授,外人无从知晓;举办展演,观众终究有限;拍摄宣传片,周期长、成本高……短视频的异军突起,无疑为推广宣传非遗项目打开了一扇门,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看见非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挖掘外在潜力。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短视频平台需要优质内容,非遗项目需要更大的推介平台,两者结合在一起,带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88%。目前,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4亿,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涵盖率达97.94%。

  今年6月12日是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不少地方都推出了“非遗+短视频”的新业态。作为一种新兴载体,短视频不仅能使古老的非遗焕发时代光彩,而且也使非遗项目更加令人喜闻乐见,这正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直观体现——非遗的核心是活力,只有促进人民“共赏”,才能保障人民“共享”。通过数字化建设让非遗“活”起来,通过拓展传播渠道让非遗“动”起来,通过丰富产业链让非遗“转”起来,更有助于使古老的非遗项目展现出新的活力。

  河南不仅是文化大省,而且是非遗大省。非遗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文化的,也是经济的。建立在不断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的基础上,非遗不仅能展示活态的文化传承,而且能释放强大的市场动能。每个非遗项目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让人民共享精神财富的同时,共享非遗带来的物质成果,就是对非遗项目最好的保护。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