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匠心+科技”,让传统文化更“出圈”

2021年06月15日17:24

来源:大河网

  传统文化又出圈了!6月12日晚,依着四六骈文的铺排创意,河南卫视继年初推出《唐宫夜宴》后,再出“爆款”——一段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洛神水赋》火爆全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向外国网友称赞该节目,在海内外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6月15日 新京报 )

  《洛神水赋》表演时长不足2分钟,但处处体现着文化艺术的匠心和技术创新的转化。衣袂翩跹,拂袖起舞,水随舞动,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呈现出来,无论是服装、化妆、道具,还是节目选题、舞蹈风格,无不彰显节目组的工匠精神。水下虚拟效果的叠加,将空间场景无限放大,如此创新舞台表现手段,使传统文化不再停留于文字、图片、文物上,转瞬间立体灵动起来,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黑科技”,瞄准了当代主流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使传统文化破除与大众文化间的圈层壁垒,再度绽放出崭新魅力。

  事实上,高质量文化节目不仅带来视听饕餮,让观众耳目一新,也展示出精品内容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换而言之,只要传统文化找到贴合大众需求的出口,跟得上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它就能获得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喜爱和认同。

  揆诸当下,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传统文化藉助于数字技术,可以为“当代性表达”提供新的思路,让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娱乐需求,从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寻求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内容呈现形式,使得“传统”能够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正值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浪潮,文旅部门和文化保护机构宜应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全面运用动漫、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数字化形式,最大化展现技术优势,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然,传统文化借助技术破壁出圈、为传承保护创造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技术。滥用炫耀性、夸张性的技术手段制造的媒介奇观,有时不仅无助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性呈现,还会导致传统文化内涵受到破坏。这也要求艺术工作者兼具情怀与格局,既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和多元素的艺术加工手法,来呈现出更好的作品,也要坚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转化规律,让传统文化“原汁原味”、保留其内核。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文化节目的“出圈”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也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创新。相信随着中国的文化品牌越擦越亮,厚重文化的时尚表达越来越普遍,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将迎来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孔德淇)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