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舆论引导 助推网络文明建设

2021年06月22日15:43

来源:大河网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甚至社会发展的第四种大众媒体,社会也已全面进入网络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媒体机构固定时间集中发布转变为所有网民能够随时随地分散发布。可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发布信息或发表意见提供了几乎零门槛的平台,公众介入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更为便利,网络空间已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传播交流、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我们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空间治理工作和舆论疏导工作,助推网络文明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理论引领,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同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指导。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作为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南,从大局大势出发,立足舆论引导工作实际,宣传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切实把其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把握深、把握准。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奠定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建构良性舆论传播空间

  在当前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持续加强理论阐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识,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网络治理中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生态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亟须形成政府主动回应、媒体同频共振、社会唱响主调、网络名人声援等多层次舆论引导新格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不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力量,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不竭动力”。我们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强大作用,让公众深刻感悟主旋律和正能量带给大家的精神力量,呼吁公众从我做起,维护网络生态文明,为营造网络空间的良好生态共尽一份力,让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成为亿万公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持续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不免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有的自媒体账号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在责任缺位、公信不彰,无视网络空间的公共伦理和秩序安全。因此,必须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及时斩断有害信息、谣言谣传等不良内容传播路径。有针对性地加强网上热点事件的及时有效引导,按照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从而科学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起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

  汇聚社情民意交融,畅通公众利益诉求通道

  民生问题往往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最容易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谈道:“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是网络时代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推动网络空间成为做好民生工作的切入点指明了方向。尽管网上的民意不代表所有民意,但却是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建立基层舆情收集机制,能够帮助依靠网络掌握最鲜活的舆情,发现和把准最基层的呼声与诉求。要完善工作机制,建起“基层社情民意探测网”,为公众架起利益诉求的快车道,防止形成网络舆情的“堰塞湖”。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网络成为沟通党心民意的高架桥。(闫慈)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