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陷入“轻松借钱”的深坑

2021年07月07日14:55

来源:大河网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手机App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借贷功能,并以低息、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App“借钱”满天飞,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点开“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啰出行”等App,显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钱”;点开“京东”“58同城”“美颜相机”等App,显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钱”;还有一些App以“免费领取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借款服务......一些生活中常用的App,俨然成了“金融App”,甚至就连平时常用的拍照、办公软件都有借款功能,经常出现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的弹窗提示。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首先,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其综合年化利率水平高得吓人。其次,一些App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由此给一些承贷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酿成种种悲剧。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pp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对App借贷亟待加强监管,堵住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漏洞。一方面,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特别是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在对用户的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管上更加严格。同时,行业监管部门要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

  借贷有风险,花钱需谨慎。作为广大金融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不仅要有意识地多学习掌握一些金融消费知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还应看清信贷产品的相关条款,谨慎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被所谓的“轻松借钱”误导。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