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明确提出,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7月11日人民网)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市民生活和工作等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安全隐患多
高楼住着“爽”,烦恼事也多。特别是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事故,几乎都是致命的。一方面,目前的消防救援云梯作业高度只能到达50米左右,大概也就是13层楼高的样子,对于动辄几十上百层的高楼,也只能“望灾兴叹”,很难实现有效的救援和营救。另一方面,高楼居住人员多、逃生疏散时间长,安全风险变大、隐患增多,如果安全通道拥挤或被堵,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维护难度大
不管是个人住宅,还是办公商用,楼层越高,所需要配置的电梯、楼梯等设施设备就会越多、技术要求也越高,这就给后期维护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这些经济负担也要转移到业主的身上,让人感叹“买房容易‘养房’难”。而且,目前的高楼维护技术尚不成熟,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不仅维修效果让人堪忧,维修过程也常常让人“捏着把汗”,很容易酿成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拆迁成本高
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高层楼房一般不容易被拆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容积率太高,拆迁成本高、难度大,如果是拆30层的楼房,可能需要建五六十层才能收回成本。而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作为二手房“转手”的机率也会越来越小,即使是“高买低售”也未必会受待见。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楼住宅的增值空间并不大,要“变现”更是“难于上青天”,久而久之,高层住宅将会成为正儿八经的“贫民窟”,有乱象重生的可能。
“楼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比高的”。日趋严厉的新建楼房“限高”政策陆续落地,叫停了“高楼风”;此次“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硬杠杠”,彻底结束了野蛮生长的“高楼时代”,我们住的地方将会变得更加经济、安全,更加绿色、环保。(任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