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是战略之举、长远大计!

2021年07月27日14:12

来源:大河网

  夏季雨水偏多,每逢强降雨和大暴雨袭来,一些城市难以招架。河南发生的重大水灾,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内许多城市由于地下排水设施不适应,暴雨袭来导致水淹楼房、道路一片汪洋,已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困境。加快建设“会喝水”的“海绵城市”,势在必行,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所谓“海绵城市”,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海绵城市”即是科学运用综合手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吸水、排涝、抗灾功能,使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行人方便、交通无阻。因此,被称为“会喝水”的城市不怕涝。目前,我国已确定百余个“海绵城市”为建设试点。

  然而,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偏重于道路、管网、照明等必要设施的“硬件建设”,而忽视或轻视“生态修复”工程的配套建设。这种“单打一”的建设模式,埋下了许多“城市隐患”。尤其是城市地下铺设的排水管网,常常因设计标准、资金不足、建设工期受限等因素,导致工程不达标或草率完工的屡见不鲜。夏季遇到小雨还好说,遇到大雨和暴雨,由于城市排水功能不适应,积水如同一片海洋,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沉痛的教训,并没有使一些城市真正“醒悟”起来,而是习惯于“亡羊补牢”的做法。在一些城市,我们经常看到,刚铺好的马路没有几年就被挖开断行,重新更换大口径的低下排水管道,重复建设、来回折腾,浪费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这是不可取的。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精心搞好规划设计。把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抓起,不能“单打一”。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城市特点,因地制宜搞生态建设,该有湿地的地方恢复湿地,该有公园的地方建设公园,科学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边沟、渗水铺装等“海绵”措施,收集周边地块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并在原先遭到破坏的山体处,依势设计和建设多级游园系统,即可有效防止山体地质灾害、又可增加游憩的立体性、丰富性和观赏性,满足市民需求。同时,对占用河道私搭乱建的违规建筑一律拆除,恢复海岸线的多样性,提高水系的交换功能,达到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整个生态工程都要立足于排、蓄、渗一体化进行改造。

  实践证明,“海绵城市” 多起来,不仅增强城市抗风险的能力,也会给市民群众直接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期盼全国涌现更多的“会喝水”的海绵城市,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春天!(许贵元)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