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心理关怀不可少

2021年08月02日09: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申汶可

  8月1日,南京市举行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此次南京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及时组建了两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心理抗疫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公众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据《现代快报》8月1日报道)

  面对疫情,很多人出现了紧张、担心、恐惧、甚至不满、孤独、无助、压抑、失眠等情况,心理学上称为疫情心理应激。据卫生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经历非正常重大事件后,出现心理应激,是正常反应。但是,如果对恐慌和焦虑情绪视而不见,任由其在不同人群蔓延,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相关部门及时组建心理干预专业团队,帮助受到心理创伤的人群摆脱心理危机,防范大面积恐慌和焦虑情绪蔓延,非常有必要。

  经历了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公众对于疫情防控有了一定的认知,绝大多数人都能支持疫情防控政策。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此次,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确诊病例,许多城市因此收紧了防控措施,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不得不发生改变,正值高温天气,难免出现心理波动。相关部门要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干预。对于密切接触者,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要重点疏导其紧张情绪。对于中高风险地区居民,社区等部门要加强人文关怀,解决生活不便,主动帮助其适应特殊阶段生活。比如,针对部分疫情管控区域,郑州组建物资保供专班,确保管控区域的农产品货源充足、物价稳定。社区志愿者将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封闭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有效地保障了居家隔离市民正常生活。

  市民自身也要加强自我调节,及时获悉疫情和健康知识,正确了解传染病防控知识,规范自我防护行为,对不理解的信息可向专业人员咨询,不信谣、不传谣,避免过度焦虑和盲目恐慌。越是特殊时期,越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个人应保持规律生活,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客观、全面、理性看待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关注自身、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积极的一面,保持自信,保持心情愉悦,适量运动,这才是积极应对疫情之道。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