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全国“一张网”,高铁连通国家经济脉络

2021年08月06日17:21

来源:大河网

  8月1日,《求是》杂志第十五期刊发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的文章《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文章就中国高铁近年来取得的多项瞩目成就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中国高铁在制造水平、建成里程、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建成不仅充分释放了高铁平行线路的既有铁路货运能力,使铁路运力大幅增加,更有力推动了全社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客流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高铁的建造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了固有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高铁的涉及面广,不仅对基础建材和基本设备设施的产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更能使高精尖等科研技术领域爆发出更高水平,推动了关联产业集群式发展。在此基础上,使我国相关制造行业进入技术,效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今,我国的高铁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铁路建设、设备制造的主要企业,中车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均已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促进了科技创新,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铁的合理布局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了新发展格局、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和产能分布不均,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高铁成网后,大大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三百公里的时速可以使城市间的运输实现公交化出行,贯穿我国南北两极也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同时也强化了中心城市和经济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展了都市圈的覆盖范围,促进了政治经济等重大战略的实施。

  高铁成网使区域分工协作更为密切,将资源和产能相对匮乏的内陆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有效承接,实现产业转移。在党、铁路部门的高瞻远瞩战略部署下,不仅没有忽略经济落后地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增益,而且发掘出了地区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边远山区和脱贫地区建成高铁2.2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80%,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形成了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效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地区全面实现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国家高铁“四横四纵”的建成已将全国铺成一张“网”,而铁路部门也没有停下脚步,向着“八横八纵”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同时为运输业,制造业,区域发展,脱贫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高铁就像是奔流不息的血液,连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运送着新时代的“养分”。(王昱博)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