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把学习贯彻的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福祉的办事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办证难、增收难,和事关企业发展的用工难、融资难、转型难等10个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真正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人民网)
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事关群众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事实上,如若眼前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还谈什么诗和远方?比如,群众的心理安定不下来,没有感受到坚实的后盾和有力的依靠,就会少一份信任、少一份信心,就会不愿意支持和参与到干部号召的工作上来。如此,形不成合力不说,还要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一有风吹草动还会有草木皆兵的可能。因此,要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民生福祉的大事小事,让群众感受到关心和关爱,才能坚定群众的信心。
加大民生投入做“加法”。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要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日常嘘寒问暖的关心、时时刻刻的关注。在他们需要的第一时间去到现场,与群众并肩作战。要继续选派优秀的干部到一线去,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基层岗位上担当作为。同时,要加大民生政策的保障,加大民生项目的建设,做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类项目投入。要做好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事业,提升民生倾斜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要持续巩固社会稳定做“减法”。要强化“网格化”管理,坚持日常走访慰问,多跟群众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要用脚步去丈量民意,收集好群众的“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对于群众的不满意要及时地改进完善,对群众突出的矛盾即便“三顾茅庐”也要坚决解决好。要持续深入地开展放管服,将涉及到群众民生的事项权限下放到基层去,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够办好事。
推进民生事业做“乘法”。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又要加大政策倾斜,还要强化党建引领,更要注重发挥好各个部门的联合优势。要能够依托村(社区)平台,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通过多点发力方式真正地做好民生服务。(熊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