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杜绝松懈麻痹,一鼓作气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年08月17日16:19

来源:大河网

  《后汉书》里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乐羊子远寻师学,半途而归,妻问原因,乐羊子说,在外久了,想念家人。妻子听了,“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乐羊子的故事,对当下的疫情防控极具警示意义。

  由于确诊病例的不断下降,中高风险地区的不断减少,出院病人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出现了松懈懈怠,乃至麻痹大意。然而,随着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三名医生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随着河南商丘因虞城县疫情管控不力发生疫情反弹,再次证明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倘若因前期取得成绩的不易而想放松一下,滋生麻痹、侥幸心理,就会像乐羊子中途弃学一样,前功尽弃,如“断斯织”。

  坚决克服松懈懈怠思想。《挑山工》中,作者问泰山挑山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回答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心无旁骛,不懈前进,最终登顶,这就是泰山挑山工的秘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如此。如果因疫情形势趋向缓和,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而松口气,歇歇脚,就会放松思想,懈怠不前,其结果,不仅“两天也到不了山顶”,甚至还会一篙松劲退千寻,最终功亏一篑。当前疫情,一如逆水行舟,唯有连续作战,一鼓作气,才能夺取最后的决定性胜利。否则,之前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疫情防控成绩,就可能付诸东流。

  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早在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指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小小针尖,微不足道,然而,一旦有缝隙,风就会穿过。

  同样,疫情防控上,如果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思想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大问题,招致大祸端。郑州六院院感事件发生后,孙春兰副总理立即实地考察郑州六院等地,并再三强调,要汲取教训,对院感实行零容忍。同时在全国组织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然而,时隔不久,又出现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三名医生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对此,江苏省卫健委指出,这是一起由于涉事医院“院感制度执行不严格、感控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发热门诊布局不合理、相关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院感制度执行不严格,恰恰说明,在疫情防控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轻视疫情制度要求、放松个人防护等麻痹大意思想。祸患常积于忽微,不虑于微,不做于细,就可能酿成大错。唯有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踏踏实实把疫情防控的每一项要求都落到实处,才能防微杜渐,避免疏漏,不给疫情扩散造成可乘之机。(李红卫)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