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线上课程成为大学生学习任务中常见的一部分,付费刷课的灰色产业链日益猖獗,让不少线上课程沦为形式。据警方通报,仅在2019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就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逾7900万科次。
惊人的数字背后,对应的是数百万名大学生蒙混、荒废的学业,以及海量的被浪费的无效课程。当刷课成为常态,认真对待在线课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便从学生的基本义务,变成了一种自我要求的“高标准”。
同样一门课,一个花钱刷课的人,既不用动脑也不用动手,就能轻松取得和认真学习的人一样甚至更高的成绩。这不仅极不公平,也将本该作为目的的课程学习,异化成了单纯为了获取学分的手段。
而对那些原本一心向学的学生而言,亲眼目睹刷课乱象,既痛惜于学风沦丧,也难免在“刷”与“不刷”之间纠结,形成一种囚徒困境式的恶性循环。报道中,便有一位学生发问,“我还要不要做认真上课的智力障碍者?”
乍看起来,此类乱象最大的受害者,似乎是那些“认真学习的智力障碍者”。但事实上,那些沉浸在形式主义上课无法自拔的人,才是真正的输家。认真学习的人为了获得同样的成绩,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仿佛是吃亏的一方,但他们用努力换来的除了学分,还有真正的知识与智慧。
反观那些刷课的人,看似占了不劳而获的便宜,实则是放弃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与课程资源。这些学生似乎忘了,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谁不是寒窗苦读?谁没有缴纳学费?这一切为的不都是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学到足以安身立命、成事成才的真本领吗?
学分也好,绩点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督促、鼓励大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那些只在乎成绩而忽视了学习本身的大学生,无异于买椟还珠的蠢人。“不学而过”从来不是什么值得夸耀或羡慕的事,与其等到毕业之后再为自己一无所长而后悔,不如早日醒悟,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何而上学。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警方在查处刷课“产业”时发现:涉事刷课平台的下线代理人超过10万,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如此之多的大学生直接成为刷课产业链的一环,且不少学生既是买方也是卖方,说明这件事已经见怪不怪,许多学生根本不以此为耻。
对这种将反常视为正常的环境氛围,高校还应采取切实行动,设法加以扭转。如果高校的学风不能得到改善,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在线课程的教育价值,刷课的需求便仍旧存在。而警方能够查处的,只能是已经发生的,高校才是遏止和预防这种不良需求的关键一环。
归根结底,在刷课问题上,只有改变学生的心态才能治本,这需要高校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赵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