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亮出民生“进度条” 诠释为民“公仆心”

2021年08月24日17:12

来源:大河网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一线,以推进“六个一批”为切入点,多做纾民困、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截至7月末,承诺的年内完成472个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已完成347项,完成率达到73.5%。(人民网)

  干部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果怎么样,关键要看群众的口碑、要听群众的评价。攥紧手掌让群众猜,不如摊开手掌让群众看个明白。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让群众清楚当前的工作动向,更能够引导他们参与到工作中来,既可以打消群众的疑虑,还可以形成干事的合力。

  亮出事项“进度条”,让群众看一看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对于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然对干部履职就能够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同时,对于当前工作做好公示、公开,群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地反馈上去,也能够依托群众的智慧、依靠组织的力量及时地发现问题,多方面找方法、找支撑,进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亮出民生“进度条”,群众能够看得见效果、感受到真心。人民群众需要的好干部,是能够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的干部,是在他们最需要的第一时间能够奔赴现场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干部。从干部干事作风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干部是不是务实、是不是能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民生事项服务的进度上可以看得出来的这些内容,也能够让群众对干部有更多期待,也更加愿意有事情找干部。

  亮出民生“进度条”,倒逼干部进一步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对于一些推动不理想的工作,“进度条”可以鞭策着他们对标先进干部。让干部“脸红出汗”,无疑有助于营造赶学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服务群众、惠及民生,本身就应该以群众意见为主,就应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若不能坦诚相见,既可能让群众不信任和质疑,也可能会滋生作风问题。因此,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要拉进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就要与群众多沟通交流,就要遇到事情多跟群众商量,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任富惠)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