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既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广大党员,作为领导别人的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让塞罕坝精神深深扎根心中。
用担当诠释牢记使命。已在承德安家过着安稳生活的老党员王尚海,面对“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动员妻子和5个孩子,全家来到塞罕坝。当造林陷入困境时,王尚海带领职工啃窝头、喝雪水,在一个叫马蹄坑的荒原上,搞起了造林大会战。他说:“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在生命最后一刻,王尚海用手指向北方,艰难地说出三个字:“塞罕坝”。“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换来了这百万亩林海,我们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一生为之自豪!”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的话,诠释了面对党的召唤,党员、干部的担当有为、不辱使命。党员干部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就要面对党的重托,面对组织安排,不仅要坚决听从党的号召,有令必行,更要在工作中,尤其在困难面前,在危难关头,冲得上去,豁得出来,用担当有为诠释牢记使命。
用斗争书写艰苦创业。“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当年塞罕坝的残酷条件。“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这是当年塞罕坝人的艰苦生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战天斗地,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逝去的是时光,永恒的是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面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时外部势力的阻拦和重压,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遇到的各种挑战,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塞罕坝人敢于斗争精神,不管要啃的骨头有多硬,不管要涉的险滩有多少,也不管外部压力有多大,逆风逆水的环境有多恶劣,始终坚定斗争意志,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毫不退缩,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用境界持守绿色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是能耐,能够还祖宗账,留子孙粮才是本事。”塞罕坝林场职工中流传甚广的这句话,道出了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道理。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给后人、给祖国、给地球留下一片绿色,塞罕坝人拒绝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投资者,严格控制林场开发区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绿色发展融入血液和生命。俾斯麦说:“政治家就是为子孙后代考虑问题的人”。党员、干部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就要以一个政治家的境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身在什么岗位,都要立足长远,胸怀全局,为子孙后代的福祉着想,身体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李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