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校园应有阅报栏

2021年09月08日09:27

来源:河南日报

  “双减”政策落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日益齐备的运动器材,也给孩子们课余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记者近日在西部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园意外发现,偌大的校园中供学生课间休息时阅览的阅报栏难觅踪影。(见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如果不是《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调查,我们都想不起还有一个事物叫“校园阅报栏”了。“校园阅报栏”的远去,似乎是环境的使然,阅读渐行渐远,纸媒发展受困等等都是影响因素。但是,偌大的校园不该容不下一块小小的阅报栏。

  在江苏沛县,当地的融媒体中心在城市街头设置了不少“电子阅报栏”,这些阅报栏设置在广场上,设置在街头上,设置在游园里,不能说是“人山人海”吧,但是总能看到阅读的身影。即便不能为“大众”服务,为“小众”服务也是该有的情怀。当地一家学校在新学期还专门精心打造了崭新的“校园阅报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都张贴了出来,还有教育类的报纸,孩子们一到下课时就指指点点,谈论得津津有味。这都说明一点,即便阅读的环境改变了,但是阅读依然是有需求的。

  因此,阅报栏有必要回归校园。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需求:

  其一,是“双减”的需求。“双减”之后,孩子有了更多时间,手机不入校园了,游戏防沉迷了,课间十分钟不再做作业了,“校园阅报栏”就是一种补充,这个时间段,让孩子们读读报纸就丰富了生活。

  其二,是视野的需求。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能总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从小就要让孩子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心有家国情怀才能有更大抱负。大事小情在报纸上都能找到,既有国家的大事,还有社区的小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能在报纸上获悉。这是开阔视野的不错载体。

  其三,是健康的需求。当孩子沉迷网络的时候,信息的来源都是各种自媒体的时候,文化健康的素养就会受到影响,小道消息、不实信息、谣言信息侵害着孩子的心灵。虽然净化网络之后,有了不少改变,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虚假有害信息还是有不少,让孩子亲近报刊,依然是最健康的信息获取方式。健康心灵的成长需要健康文化的浸润。

  读书看报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获取快乐的载体,是获取营养的阵地。校园应该能容得下一块阅报栏。延伸了来说,不仅是学校,城市里也要能容得下一块阅报栏。 (郝东梅)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