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秋节,月饼这个每年只消费一次的非刚需产品像往年一样,在网络上又掀起了一场大战。不管是不是做月饼的商家,都卯足了劲想来分一杯羹:讲故事、换口味、搞联名、抽盲盒……看得人眼花缭乱。只是细品之下就会发现,你吃的是月饼吗?不,是“卷饼”。(9月18日澎湃新闻)
不可否认,近年来月饼市场“内卷”真是越来越重。从早期的过度包装,到后来证券化的“纸月饼”,再到现在的口味创新、文化创意等等,月饼的卷让人越来越“上头”。今年,甚至连家乡特色月饼也加入新战局,撞网红、搏出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五花八门的花式月饼接踵而至,花活越来越多的月饼正在慢慢蚕食人们的钱包。
相较于以往,今年“干饭系”的月饼屡出奇招。方便面月饼、螺蛳粉月饼、韭菜鸡蛋月饼、腐乳月饼、胡辣汤月饼……仿佛月饼成了吃货们的“试验田”,喜欢吃什么就把它包进月饼里。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冷锅串串月饼,牛胸肉、牛百叶、牛蹄筋、牛舌、牛肚、牛杆菌酱,再加上豆皮、腐竹、笋原料串起来,搭配鲜香麻辣的藤椒锅底,红油拌上芝麻做成馅。不禁让人发问:这还叫月饼吗?
伴随着月饼的日益奇葩,月饼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块小小的月饼少则一二十块,多则成百上千,月饼溢价十分严重。根据上市公司数据,月饼企业一般在第三季度即可达成全年营收目标,一年靠月饼收入上亿元,毛利率可高达65%。
在疯狂地内卷之下,月饼已经被商家玩坏了,各种乱象也愈发凸显。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鲍鱼、海参、植物肉一样不落,统统被装进小小的饼里;代购、黄牛入场,医院食堂月饼被炒至千元以上;一些酒店员工沦为没有感情的销售机器,需要定额定量完成近万盒月饼销售KPI;甚至还有厂家玩起了证券化,不生产月饼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不少“三无”手工月饼在朋友圈风靡……
月饼变“卷饼”不是中秋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月饼怎样精致、怎样变化,月饼的本质属性还是食品,是中秋节的象征性载体,无价格高低无关。一块平价的五仁月饼、枣泥月饼一样可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与其一味追求新奇、颜值与高价,不如拒绝“内卷”,让月饼从礼品回归到食品。毕竟,人类高质量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平安。(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