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挥毫,抒写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美丽篇章

2021年10月12日09:45

来源:大河网

  中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是中国的一个原创性概念和生态保护模式,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生物多样性,让大自然生机勃勃,让世界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独特别致的自然景观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福祉。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扩张,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四分之一物种正处于灭绝危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这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做在前边,用生态保护红线树立样板,照亮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红线挥毫,树立敬畏意识。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这是首次在全国性文件中提及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其警醒作用,十分凸显。从此,生态保护红线诞生,其警钟作用,醒悟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愈加熠熠生辉。

  红线挥毫,画出温暖场景。2017年《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涵盖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及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中国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连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充分考虑重要生物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完整性,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中,32个陆域优先区域总面积276.3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8%,对于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机制效果凸显,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样板。

  红线挥毫,抒写创新篇章。2010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应保护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以及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著名保护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2016年提出“半个地球”计划,即为了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需要保护一半的地球,然而,依靠现有保护地体系很难实现科学上提出的保护面积目标。我们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创新性地扩大了保护地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传统保护地,而是统筹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从而实现对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崭新的思路,成功创造了可复制经验。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的一个原创性概念和生态保护模式,将“红线”一词引入生态保护领域,实现加强生态保护、更好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中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期待“中国经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现在,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技术方法成熟,配套的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和推广,“红线”挥毫,抒写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美丽画卷,中国智慧必然为地球生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贡献。(殷建光)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