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月日从北京市老龄委了解到,被称为“友好九条”的《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年)》已于日前印发。“友好九条”明确提出,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时长设定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实际,保证老年人安全通过。(10月14日《北京日报》)
北京市 “友好九条”主要从居家生活、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健康支持、智能应用、交通出行、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领域存在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案。
其实,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交通出行的新规定,要求交通设施必须符合老年人的出行实际需求,保障老年人的通行安全。北京市明确提出,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时长应依据老年人出行实际设定,确保老年人安全通过。新建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应设置供轮椅推行的平缓坡道,地面公交站台的设置应方便老年人候车和上下车,具备条件的应设置座椅,供老年人短时休息。
就拿城市的信号灯来说,其设置的红绿灯时间的长短,需要符合所有群体的需求,不能只考虑“年轻人的快”还必须考虑“老年人的慢”。通行效率很重要,通行安全更重要。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时代,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显得十分重要。日前,宁波交警统计的数据显示,涉及老年人的交通事故总量还在高位:老年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虽在逐年减少,但其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却呈现上升态势。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据宁波交警统计,月日起至今,宁波城区发生涉及老年人有责交通事故已超过起,所幸多为小事故。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已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这里有这样一个小例子。月日下午,在宁波市象山丹阳路与兴盛路路口,一名七旬老人着急去办事。此时信号灯已转为黄灯,他为了抢“那一秒”,加足马力冲了过去,老人冲至路口中间位置时,发生了事故。这里既有老年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也有“红绿灯不友好的成分”。
在交通路口,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绿灯亮起的时候,相同的时间年轻人过去了,而老年人只走到了半途,有的时候老人还没有过去,红灯就亮了起来,老人只能十分无助地站在车流里间张望,走也不是,退也不是。这主要的问题就是“绿灯时间短”。我们还经常看到“老人奔跑着过十字路口”的情况,见到绿灯亮起,赶紧步履匆匆的奔跑,这都是安全隐患,普通的老人尚且如此,更别说身体不好的老人了。
因此,交通部门必须打造“友好型交通环境”,信号灯不妨多等等老人,究竟多长时间才能确保安全,需要综合调研和考虑。最起码,不能让信号灯把老人们“逼成刘翔”。 信号灯,不该是老年人的“奔跑赛道”。(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