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永远的红飘带

2021年10月22日15:15

来源:大河网

  不朽功勋彪炳史册,红色记忆永不磨灭。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85年前,红军将士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在地球上舞起了一条蜿蜒的红飘带,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绘就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壮丽史诗。

  这是信仰的胜利。一支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队伍,一支平均日行军50公里、每公里就有4名战士倒下的队伍,是什么铸就了向死而生的无畏气概?是什么把极端恶劣的环境化作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钢铁意志?有人问邓小平“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回答:“跟着走!”不仅邓小平,长征中坚定“跟着走”的还有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严酷无情的自然环境,面对绝地断粮等生死考验,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在穿越茫茫草地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粮食短缺,14岁的红军战士周广才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将最后一根皮带贡献了出来。当皮带被吃到第一个眼儿时,他含着泪说:“我不吃了,把它留作纪念吧。带着它到陕北去找党中央、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仰,将这吃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后来,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倒在了长征路上,只有他胜利到达了延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红军将士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敌人,完成“震惊世界的行军”。

  这是意志的胜利。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将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迸发,展现出理想、信仰激发的巨大潜能,达到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极限。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意志的奇迹。行军途中遇到敌人袭击,女战士邓六金抬起别人扔下的担架就走,膝盖磕破、肩膀磨烂也不曾动摇;曾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向轩,9岁参加长征,面对频繁的战斗、高强度的行军,面对疾病、饥饿以及雪山草地等残酷环境,向轩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孩子看。身为通信班副班长的他,总是把马让给其他人骑,轮流站岗时,也主动要求多站一些时间。回忆起那段经历,95岁高龄的向轩老人坚定地说,“我有一股心劲,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正是靠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红军将士创造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这是团结的胜利。为什么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克敌制胜?为什么始终保持拖不垮、打不散的强大凝聚力?答案绕不开“团结”二字。红军过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所有能御寒的东西都发给了别人,而自己却因只穿单衣冻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保证全连不因饥饿而减员,红三军团的一个炊事班9名炊事员先后饿死在草地上,到达陕北后,只剩下司务长一人背着连队的大铜锅。“官兵一致同甘苦。”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李伯钊后来说,“士兵爱士兵,士兵爱官长,官长爱士兵”、“全军完全在政治思想上,活泼精神中,纯真的同志关系中,融成一体”。过草地时凶险莫测,战士们拉着绳子前行,毛泽东同志幽默地说,“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的力量就要这样拧成一根绳。”团结就是力量。在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长征路上,有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红军将士才能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点不比当年的长征少,甚至更加艰险复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只要我们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以信仰振奋心灵,以意志创造奇迹,以团结开创未来,就没有跨越不了的“雪山”、“草地”,没有征服不了的“娄山关”、“腊子口”……(乐兵)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