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厚植为民服务的“柔性”思维点赞

2021年10月22日16:30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上海市民王先生的家属在为王先生申请办理残疾人证的过程中,被要求伤残鉴定环节必须由王先生本人亲自到场。然而王先生本人在一年多前,因患脑部疾病不幸成了植物人,长期住在杨浦区新华医院,没有任何行为能力。家属认为都成植物人了,还怎么“亲自”到场?王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多方沟通未果,最终还是只能带着植物人丈夫到指定医院完成了伤残鉴定。

  “亲自”到场,原本是很多工作开展时为确保真实性、准确性而必须的一个环节,就像办理残疾人证,残疾类别及等级鉴定是必经环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特殊情况是当事人无法“亲自”到场的,或者有些证明完全就是没有必要的出具的。比如:哥哥离世弟弟要过户手机号需要双方到场的;生病老人办理社保需要本人现场人脸识别的;证明你爸是你爸的;以及这次办理残疾证的当事人证明自己是植物人的等等,最终结果都会因为本人来不了,导致业务办理时资料繁琐、流程复杂、反复往返还办不成事。

  大数据时代,不但没有让数据多跑路,反而是让群众跑断腿。说到底,还是因为在工作中没有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作为付出的成本太低所致。这种宗旨意识淡薄、为民服务意识缺失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必须坚决制止。

  柔性执政的背后,是转变作风,担当作为。不论是要求“本人”到场还是要求提供“奇葩证明”表面上看是严格执行规定,实际上是推诿扯皮和“权力刁难”,是一种不作为、懒作为的怠政思想。群众办事,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现在可切莫变成“门好进,事难办”。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不能为了方便自己、规避责任,遇到办事群众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推诿扯皮“踢皮球”。而应该及时了解问题的症结,通过转变作风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柔性执政的背后,是以人为本,部门互通。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使得办事群众在相关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这是当前存在的客观问题。在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作,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同时,要拿出制止“奇葩要求”的实招,就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柔性执政”。比如当前很多地方对于特殊人群都已经在实施的“上门评残”、“上门进行人脸识别”“上门拍身份证照片”等,无疑是将日常工作与文明、人本理念相融合的有益探索,彰显了政府工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充分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性化一面,值得点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而这种“柔性”的理念既可以最大限度让“鱼水关系”和谐,又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行政执法当中使其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依法行政的道路上,只有坚持办事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上做“加法”,最大程度打通便民举措的最后一公里,方能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陈雨欣)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