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
与传统自然生态公园有所不同,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推动体育公园建设,让更多家门口的公园加速“动”起来,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会成为引领全民健身新引擎。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需求越发多元化、个性化。全民健身正在蓬勃兴起,体育活动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人们对健身运动的热情持续升温。体育公园的应运而生,正是迎合了全民健身的新时尚,这种“一身而兼二任”的公园建设模式满足了群众对高质量运动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比如,北京的奥体公园、南京的青奥体育公园都是举办运动会留给东道主的宝贵财富,成为体育公园建设的标杆。除此之外,近年来各地也都在尝试建设体育公园,但总体上还是太少,与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还不匹配,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2.2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不足。
因此,《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明确了建设体育公园的推进路径和具体举措,加快补齐运动设施不足的短板。一方面彰显“民生重量”,提出要因地制宜,统筹城乡,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和发展趋势相衔接,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含量”,明确要求推动体育公园绿色空间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我们相信,体育公园建设必将在“十四五”期间大放异彩,全民健身运动也将迎来更大发展。
推进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事业,体育公园值得尝试和推广。期待多建一些体育公园,进一步满足人们的体育休闲需求,让更多群众走进绿色空间,过起运动、健康、快乐的生活。(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