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误读“商务部通知”去“抢购物资”

2021年11月04日09:15

来源:大河网

  11月1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一则《商务部部署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消息,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一则普通寻常的工作消息,却被误读甚至被放大解读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转载消息时,为博眼球进行了所谓“标题提炼”,把“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拿来做标题,其“重点突出”,放大焦虑的目的,不分青红皂白,模糊概念,博人眼球,使得线下的消费者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哄抢甚至囤积商品现象发生。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商务部专门印发通知,目的在于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货源组织,畅通产销衔接,提前采购耐储蔬菜,与基地签订蔬菜供货协议。商务部及时回应,也表明了“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并没有什么“弦外之音”。虽然很多媒体把这句话单独拎出来做标题,但事实上这句话并没有太多“内涵”。

  其实,2020年11月底,应急管理部就已经发布了《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其中就包含了饮用水、方便面、外用药品、口罩等商品,此外各地也有不同版本的“清单”。由此可见,储备物资以应不时之需,可以说已经成为疫情当下的“常识”。疫情一旦出现,当地通常会面临小区封闭、出行受限等管制措施,也会给居民出行或生活造成不便,为了应对小区封闭、出行受限、购买生活必需难,个别地方也出现过抢购物资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商务部倡导广大居民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普及应急管理常识、强调家庭进行适量的物资储备也是很自然的,不必过多揣摩,甚至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顺着这个逻辑,商务部在此时“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就不难理解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加之国内部分地区时不时地出现零星病例,不少人被隔离,一些城市、小区都开启了管制措施,志愿者运送生活用品的场景再度出现。

  另外,进入冬季气温骤降,雨雪冰冻接踵而至,为了积极应对冬季恶劣天气,居民适时适度购买储存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用以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也没什么不应该的。但在充足便捷、保质保量保价的物资供应条件下,广大居民没必要购买和囤积大量基本生活物资作为储备。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小道消息”恐慌性地抢购食盐、面粉、大米、食用油、方便面、饮用水等,最终只会发现毫无必要。这种恐慌性的抢购和囤积,一方面,只会给家庭存放、后期消耗造成很大不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哄抬物价,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因此,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理应提前介入,查处不良商家,从而使这股不正之风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得到遏制。(朱波)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