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楼阳生书记所做的报告政治站位高,民生分量重,为我省今后的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标定。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楼阳生书记亲自领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以此可以看出强化社区功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和流动化相交织,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随迁老人、候鸟老人等不同群体的规模持续扩大,依赖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特别是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成为当前深刻影响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重要因素,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借助社区平台扩展养老服务成为当下我省新时代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切入点。
社区应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要平台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社区首先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然后是邻里和朋友的关系,总之要有亲密感和无可置疑的连带关系。”可见,社区是社会关系形成的重要起点,作为与老年人接触最多最便利的公共生活基本单元,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可想而知,老年人在儿孙成家独立后,在退出工作系统后,逐步与原有的熟人社会支持系统割裂开来,而却难以追赶上当下社会发展系统的节奏,这种缺失感和不安感恰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本位”的思想情怀南辕北辙。因此,必须通过基层政府和社区发挥有效衔接作用,针对老年人心理孤独、诉求多元、文化异质性较强的特点,积极强化社区功能,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打破身体和心理年龄的交际壁垒,营造和谐有序的社区养老敬老氛围。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对于老年人而言,不仅要尽量延长健康寿命,而且要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生理、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从国际上来看,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层面的多维度照护体系受到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养老体系和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的趋势是,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将养老服务从机构养老转向社区养老,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机构养老的费用和成本往往超出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范围,居家养老则受到照护人员稀缺的限制,从而更愿意接受社区养老。这也是当前我国积极发展社区养老的重要原因和经验启示。
多措并举助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从“政府主体”走向“协同参与”。马克·比特拉克在谈到社区治理时提出“公众参与是民主的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中,他们多次谈到希望社区在政府的引导下,也能吸引公众参与其中,建立起“业主委员会”、“老年联盟”等多元建设主体,共同营造出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感的社区氛围。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时,要最大程度地利用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业主委员会、个体参与者挖掘社区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在住居民的自主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共同为和谐社区地建设贡献力量。相对来说,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低的情况,这就更加需要社区的凝聚功能,通过充分回应老年人的民声民意,以提供所需的养老服务,进而实现心理的归属和认同。
从“标配服务”走向“按需定制”。老年群体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群体,他们的生理机能、价值观判断和生活偏好都各不相同,对养老服务也有着不同的内在需求。结合老年人由于其独特的异质性所呈现出的多需求、多元化的特征,他们更加需要精细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在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突出体现家庭养老的理念,结合社区、机构、政府的优势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要通过发展社区的日间照料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依托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作用。社区也要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合理安排养老资源,优化养老服务类型,促进养老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分类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从“硬件配置”走向“软件优化”。社区的养老服务建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文化建设,最后再到实现社区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当前,各地的社区硬件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也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社区的重要和必要措施,是基础和保障。然而文化建设总是持续滞后且不被重视,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软件设施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社区的本质内容是社区认同和归属感。因此,要不断加强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起社区图书馆、文娱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打造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群体间互动交流频度,逐步建构以社区为纽带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网络,真正让老年人乐享晚年。
从“被动服务”走向“搭建平台”。社区参与是实现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完成社会适应的首要环节。在发展养老服务等方面,社区要积极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搭建平台”,开展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各项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养老服务。同时,要构建起老年人自助、他助、互助的“三助体系”,鼓励老年人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平台,真正实现老年人在互帮互助中体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所带来的快乐。(闫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