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河南林县30多万人次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同时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永远铭记中华民族这段曾经的苦难辉煌,永远让红旗渠精神在全体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奔流向前,激励我们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人民紧跟共产党,改造山河有力量。红旗渠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生动实践。“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出发点,“依靠人民”是建成红旗渠的根本力量。近10年时间,党组织把30多万人次团结在一起,党员干部当开路先锋,人民群众前赴后继。为保证修建进度和质量,林县县委众志成城、群策群力,采取与现在异曲同工的“河长制”,分段包干、段段突击、段段接力,从山西修到林县,再修到各公社,渠段树立“责任碑”。修建红旗渠的工程犹如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将几十万修渠大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充分激发出来,汇聚成了顽强拼搏、战天斗地的强大洪流。几十年过去,一代代林州人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干事创业,拼搏进取,“治山山变样、治水水长流、治穷穷变富”。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林县人民用十年之功“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当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及其匮乏,连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都很缺乏,加之工程量浩大、施工环境恶劣,缺钱、缺粮、缺水、缺劳动力、缺技术……最终用“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艰苦奋斗中为人民谋求幸福。
团结的力量,可以移山填海。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河南林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无私奉献,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和有生力量。山西省委专题研究指示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委协助林县选择引水地点;山西省平顺县沿渠大队的干部、群众为林县修渠民工提供住房、家具、用具等帮助;洛阳矿山机械厂、安阳钢铁公司、安阳市委、白壁棉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等给予林县大力支持……红旗渠是山西与河南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晶和典范,红旗渠精神谱写了一曲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美好的理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弘扬红旗渠精神,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山河为碑,人心即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弘扬好红旗渠精神,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出新的时代华章。(贾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