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要求: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预防性骚扰与性侵害的能力;高中阶段了解婚姻和生育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性骚扰与性侵害。(11月15日 齐鲁晚报网)
“谈性色变”,一直以来是家庭和学校所面临的尴尬问题,性教育也一直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性教育的重要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孩子“自学”上。诚然,这种“自学”是没有科学体系的,性教育自学的“度”该如何把握?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根本无法判定,长此以往,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加之青少年对性侵害预防认识不足,使得犯罪分子总能轻松得手。据官方发布的《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为1岁,施害人年龄最小的仅10岁”。
由此可见,让性侵害预防进教材,十分必要。目前,全国未成年被性侵案逐年攀升,据统计,未成年人最容易遭受来自陌生人、网友或朋友、邻里的侵犯,其次是教师和家庭成员。未成年被性侵或猥亵后,往往会选择沉默,充分表明对性侵害认识不足,缺乏日常成体系的相关教育。随意接过饮料、跟陌生人出行、对熟人防备不足,犯罪手法多样,如果不加强性侵害预防教育,其后果将很难想象。
另一方面,伴随着性侵害预防进教材,将对性教育形成巨大推力。人类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定的规律,深入理解健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认同体态以健康自然为美;理解性、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了解婚姻和生育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性骚扰与性侵害。受制于我国城乡教育差距,大多数家长往往缺少儿童保护意识,漠视存在于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性侵害风险,当《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作为教材进入教学,能够反哺家长形成性教育的意识。毋庸置疑,这样做增强了性教育的科学性,能够依据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将相关知识教学循序渐进、有序展开。
让性教育相关问题走出传统“怪圈”,通过正规渠道让未成年人认识性侵害预防知识,将性教育摆在明面上,此次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将推动青少年积极应对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打开性教育“正门”,促使其走在正道上。(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