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结婚生育率创新低”背后的选择

2021年11月23日15:21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11月23日 《新京报》)

  这两年坊间有一则笑谈流传甚广,说是疫情发生后,社会各行业适时停产停工,虽然收入减少了,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变相为国家人口生育率做出了贡献——来啊,结婚生娃啊,反正有大把时光。然而,现实情况却直接将“笑谈”变成了一则比今年严寒天气还冷的“冷笑话”。实际上,新闻报道中“2020年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最低”只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若是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严谨来说,应该是去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出生率尚且如此,遑论决定其涨幅的“结婚率”?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单而不婚,婚而不生”奉为生活圭臬,他们宁可享受一个人“孤独的自由”也不愿承受婚姻生活中那些“甜蜜的忧愁”,宁愿在“二人世界”中相伴到老,也不肯在“三口之家”中幸福裹着烦恼——一个娃都不想生,更别提二孩三孩了。

  实际上,若是分析总结当下的“不婚族”与“丁克族”不愿进入婚姻不愿婚后生子的原因,也无外乎是现实与理想、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博弈。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年轻人的个人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当“一个人刚好,两个人高贵,三个人好累”的观念悄然蔓延,婚姻和孩子便不再被视为生活的必需,尤其是对于女性,特别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熏染的女性,她们更注重精神的自由、个性的独立,认为婚姻和生子应有自我意志决定,不应受社会、传统、家人的影响;此外,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结婚、生育、养育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再加之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地鸡毛”和生娃所带来“甜蜜暴击”,亦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诚然,为了鼓励结婚生育这件“私事”,目前多地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然而政策虽好,但对比“红利蛋糕”的甜,恐怕更让民众担忧的还是日后的“苦味蔓延”,况且眼下政府部门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具体的政策落实、执行情况尚有待考量;再退一步讲,就算有鼓励政策在前,也要考虑对其他社会主体的衍生影响,举个例子: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那么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久很可能在最初招聘时出现“性别倾斜”,女性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职业机会,那么要减轻企业用人压力,政府财政又要出台新规作为支持——啊,好麻烦对不对?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说,光是提到结婚生娃就已经这么让人头大了,何况是付诸于行?

  那么,可不可以就干脆洒脱一点?不想结婚就“单身万岁”或者“恋爱到死”,不想生娃就快乐潇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能来自家长或是周围的声音都在说:不可以!然而,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思考一下,又凭什么不可以?

  其实,无论是结婚与否,生娃与否,都是选择,却无关对错,只要心理建设足够强大,能够从容接受因自我选择所带来的结果,那么,对于所谓的“主流说”,又为何不可一笑置之?

  选择了结婚生子,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就必须扮演好夫妻、子女、父母等多种家庭角色,承担该承担的压力,负责该负责的担当。当然,生活中那些琐碎的、解不开的“小疙瘩”是必然会出现的,但是亲身体验过由“二人世界”过渡为“三口之家”的幸福感、甜蜜感也是无可比拟,无法言说的;而若是选择了“高贵的单着”或是将“两个人的浪漫”进行到底,亦不是不可以,因为不管是婚姻还是生育,从来都应该是“我做主”,而不是“我照做”。

  况且,无论是结婚还是生育,也只有情感上和心理上都水到渠成,方可锦上添花,除此之外,确实还要诸多的现实因素,若是在自己都没有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为生而生,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不负责任;当然,不婚或是不生,确实是自由、洒脱、“零压力”,但也要做好日后,尤其是年老之时偶感寂寥、无所寄托的准备,虽并非一定,但人的情感和思想必然会随着岁月转换而发生变化,所以说,一定要确定所有的结局都在可接受的“射程范围之内”,再来勇敢、骄傲地向所谓的“传统”和“公序良俗”说“不”。

  因此,结婚和生育绝不是一道非对即错的判断题,而是一道主观问答题,且标准的正确答案也远不止一个。选择不同,结局自负——祝福每一对走进婚姻殿堂的男女,欣喜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但与此同时,也请尊重“结婚生育率创新低”背后的选择。(安星予)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