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场是残酷的,新人换旧人,后浪超前浪,没有谁能一直是赢家;但竞技者是值得尊敬的,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他们都在用汗水浇灌梦想,开出灿烂的奋斗之花。”
□本报评论员悦连城
读韩愈《祭十二郎文》,每读至“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总不免掩卷嗟叹,感慨年华易逝、青春不再。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这是自然规律。生活中如此,在讲求技巧、体能与爆发力的竞技体育中更是这样。
但在近日的世乒赛中,一位“上海阿姨”却创造了体坛奇迹——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在世乒赛女子双打半决赛中,58岁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与搭档德纳特以0∶3输给孙颖莎/王曼昱,虽无缘决赛,但由于世乒赛不设三四名争夺赛,意味着她已锁定一枚铜牌。时隔36年,这位“上海阿姨”再次拿到世乒赛奖牌,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实岁月,用一以贯之的坚守诠释体育精神,她已经书写了历史。
熟悉竞技体育的人都知道,职业运动员是碗青春饭,十几岁的是主力,二十来岁是“老将”,超过三十岁妥妥是高龄运动员。1963年出生的倪夏莲,如今已经年近六旬,却依然活跃在比赛一线。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中,倪夏莲对战韩国小将申裕斌,这场年龄差距足有41岁的比赛,被媒体称为“祖孙大战”。赛场上,倪夏莲凌厉的球风一度让年仅17岁的申裕斌陷入苦战,最后靠着体力优势才赢得胜利。
事实上,倪夏莲上世纪就是乒坛明星——1979年进入中国乒乓球队;1983年东京世乒赛拿到混双金牌,还收获一枚女团金牌和女双铜牌;1985年哥德堡世乒赛,拿到一枚女双银牌。年纪渐渐增大,但她的职业生涯却没有止步,从中国队退役后,她辗转多国,始终活跃在乒乓球台前,在身体耐力和反应速度不断衰退的情况下,凭借对体育的热爱和丰富的经验,坚持与年轻运动员同台竞技,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年华虽逝、老将不老。
时间的河床上,梦想依旧闪闪发光。这一次,倪夏莲再度站上了世乒赛的领奖台;那一刻,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在她的身上熠熠生辉。岁月流转,没有哪个人不会衰老,她让我们看到,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如果皱纹一定要写在脸上,就不要让它刻在心头。
竞技场是残酷的,新人换旧人,后浪超前浪,没有谁能一直是赢家;但竞技者是值得尊敬的,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他们都在用汗水浇灌梦想,开出灿烂的奋斗之花。追梦人值得颂扬,他们抱定光荣与梦想,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不断进发,努力绘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那恰是青春的模样,是生命的深泉在深沉地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