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花头干部”带偏实干节奏

2021年12月01日09:26

来源:河南日报

  “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花样好”“把泡沫做大,但没有把事业做大”……媒体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些干部不在本职工作上花心思,反而不遗余力“搞花头”,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导致基层工作脱实向虚,值得警惕。(据11月29日《半月谈》报道)

  “只会来事,不会干事;对上逢迎,擅搞形式;善唱高调,善于表演”等“花头干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污染了奋斗精神,带偏了实干节奏。个别单位喜欢提拔、重用做出“花头成绩”的干部,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其危害不容小觑。

  正事不干善加戏的“花头干部”,不仅能在领导面前制造一种勤奋工作、善于工作的假象,更能在领导心中留下“好印象”,从而在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等职业发展上抬高“印象分”。说到底,“做花活给领导看”的“伪勤奋”“伪敬业”“伪创新”,实则是谄媚奉承的投机取巧、溜须拍马的权力谄媚,更是作风病的变种。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根治“花头干部”,关键还在于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真抓实干以身作则,更要练就火眼金睛,重用老实人、重用实干者,亮剑“花头干部”,让爱抢风头的“花头干部”没有“舞台”,更没有“市场”,“花头干部”的戏码自然无人上演。

  根治“花头干部”,更需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和动态的管理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让晒工作、晒进度、晒业绩,成为精准识别“干部”的“放大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体检,用好人民满意度这把丈量干部履职成效的“尺子”,才能倒逼“花头干部”变成“实心干部”。

  谨防“花头干部”搅局,值得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引以为戒。领导干部既是“当家人”更是“主心骨”,要时刻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精准的研判,是否存在“围着领导转,干给领导看”的“花头干部”?老实人是否吃亏?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风向标,让“花头干部”没甜头有苦头,“花头干部”终会沦为“昨日笑谈”。(王鸣镝)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