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不足200元的酒店,到考试那天突破1200元,这也涨得太多了。”近日,济南市民小王向记者反映,考研在即,自己考点附近的酒店涨价过于离谱。记者调查发现,考研房价格“暴涨”十分普遍,最高的甚至涨了8倍多。(据12月14日《齐鲁晚报》)
原本标价150多元上下,最多不超过200元的酒店客房,时间一切换到12月23日、24日也就是今年研究生考试期间,千元已成为普遍的房价,其中就有同学定了两天房居然花费2100元!据了解,类似的“考研房”房价都比平时平均上涨了3倍多。这样的涨价幅度和坐地起价行为着实让人咋舌。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物以稀为贵,考研期间考生住宿需求旺盛,考点附近人满为患,房价适当上涨也是市场需求和市场调节行为。即便“考研房”是市场的产物,但这样疯狂的“坐地起价”式涨价行为也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毫无疑问,经营获取利润是市场法则,也是经营行为的发展基础。但利润的获取不仅需要坚持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之下,更应该秉持诚信经营的商业伦理道德底线。所以,“考研房”其实更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考验题”。答得好与否,恐怕自有公论,此举对未来经营与发展也是一种潜在的评判。有良心、公德与责任的经营者,恐怕不会擅自坐地起价打“考研房”的主意,区区两天的暴利不仅无助于商业形象和商业伦理责任的构建,反而会成为一个劣迹标签。
“考研季”没有到来之前,标准房价是在核定成本基础上、保证合理经营利润空间的标价。而“考研季”时的“天价”,就带有擅自涨价的意味了。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最高处3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面对“考研季”出现的“天价考研房”,价格主管部门应该适时出手,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不法行为及时亮剑,为考生考研保驾护航。“考研房”的出现是对价格执法机关的提醒和考验,如何主动而为,采取约谈、执法处罚等方式进行治理,也是当务之急。(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