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末岁尾,年终考核“扎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些基层干部不得不加班加点写总结、整材料、理台账,“扎扎实实走过场”已成为基层工作不可承受之重,“痕迹”式考核让基层背上了新“包袱”。笔者认为,年终考核应着力为基层减轻“包袱”,将“痕迹”变为“实绩”,将“文字”变为“实干”,将“包袱”变成“抱负”。
完善考核方式,将“痕迹”变为“实绩”。考核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一把“利剑”,但如今考核过频、痕迹过重,使得基层干部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留痕”上,文字资料成了反映工作成效的关键,一旦大家都认为“干得好不如记得好,记得好不如记得多”,痕迹管理就成了形式,实际工作也没人干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前‘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坚决纠正这种机械式做法,将各种单项考核整合成综合考核,降低考核频率,提高考核效率,检查工作以暗访为主、明察为辅,提倡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突出结果考核,看“痕迹”不如查“实绩”,形成基层迎检不“包装”,机关检查不“预报”的工作机制。
精简会议汇报,将“文字”变为“实干”。近年来,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将基层干部掩埋其中,领导干部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去开会的路上,长久以来形成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固化模式,让不少基层干部把“痕迹”看得比“实绩”更为重要。把工作落实在会场里、纸面上,只问做没做、不问实不实,必然助长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工作成效也会如同“纸老虎”。推动工作落实,该开的会、该发的文都必不可少,但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精简文件会议,发“短时新”的文、开“少短管用”的会,让基层干部能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把“层层传达靠会议”变成“步步落实看实绩”。
优化激励机制,将“包袱”变为“抱负”。考核具有激励鞭策的“指挥棒”作用,但也存在名目繁多、过度留痕等问题。上有所“需”,下有所“应”,本该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只能将大量精力都用在“抄笔记”“存相片”“造台账”上,使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原本的干事热情也被磨灭,“抱负”变成了“包袱”。“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要改进考核办法,必须优化激励机制,将基层的“包袱”转变成“抱负”。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树立“有为才有位,无为就让位”的用人导向,切实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落实待遇激励保障等制度,激发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性,让基层干部心中有“靠头”、待遇有“甜头”、事业有“奔头”。(周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