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给人脸识别立个规矩

2021年12月28日09:18

来源:河南日报

  购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安装在旗下门店,6个月时间里共违规采集上传客户人脸照片43万余张,近日,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此被罚款10万元。这家公司因此次处罚被推上热搜的同时,也再次引发社会对人脸信息采集的关注。(据12月27日《法治日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的诸多领域。如果说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服务场景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当经营机构理直气壮推行人脸识别技术的时候,不得不让人表示疑虑和警惕——商业运用的边界在哪里?个人隐私和权益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

  人脸信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阔,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大,甚至已成为网络黑产的重要交易信息。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人脸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和滥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家越来越珍惜自己的“脸面”,这不仅关乎个人隐私与权益,同时也关乎公共安全。由商业领域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推而广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使用边界,即使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也不应该轻易将个人权益置于险境。

  今年11月,国家网信办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对核心数据实行严格保护。其中明确要求,处理个人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以此为起点,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行为,都将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

  谁能收集人脸信息,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对信息进行妥善管理……以小鹏汽车遭受处罚为切入点,人脸信息保护已经付诸法律实践,希望相关部门能以案说法,为方兴未艾的人脸识别技术划定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常丰)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