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过度劝酒”当文化

2022年01月13日09:28

来源:大河网

  临近春节,黑龙江、湖北、山东等多地多部门陆续发布倡议书,提倡“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有媒体曾对2005名受访者做过调查,92.3%表示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4%称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1月11日《法治日报》)

  中国的酒文化原指中国的制酒文化,中国的制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到了今天,酒文化却被错误当成拓展人脉、拉近感情等重要手段,于是有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你不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等等劝酒话术,所以很多人为了“人脉”“感情”等,都会喝下这些不想喝的酒。

  职场上的酒文化,被很多人错误认为它关乎自己事业的成功,是一项必备的社交技能,所以不少人认为不顾身体好坏也必须苦练此技能。只要酒桌上有领导在,不管有没有人劝酒都得一一主动敬酒,不敬酒会被认为不给领导面子,酒杯不倒满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等等。这种“酒文化”也不知不觉走进了当代学生的生活当中,不少学生把“酒”摆上了书桌,令人痛心。不少大学生认为要尽快适应社会,酒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人脉、拉近感情的最好选择。甚至有大学生表示,刚考上大学就有各路长辈纷纷指点要必备喝酒、说客套话的技能,不要一门心思死读书,要搞好人际关系......

  近年来,因“酒”酿成的悲剧并不少。2017年9月,广东某985高校一名大一男生在灌下第六杯“特调鸡尾酒”之后,彻底倒在学校门口的酒吧里;2018年10月,广西南宁苏圩镇的奚某,在南宁市江南区平西夜市的一家夜宵摊与几位老乡聚会的时候,因为一杯酒,竟然拿刀把老乡给捅死了;2020年1月,广东深圳一楼盘,两名保安上班时间遭领导劝酒导致1死1伤;2021年4月,在河南安阳,一名四十多岁的小伙子跟高中同学兼同事,一起聚餐喝酒,因饮酒过量不幸意外去世等等。这些悲剧无疑给我们提醒,用酒衡量感情是本末倒置,喝多少,怎么喝,都得自己量力而行。

  法律明确规定“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等,作为同桌饮酒者都需承担法律责任。各级党委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的仪式感,用茶代酒等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宾主情谊,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忌让“酒”玷污了干净的校园。要利用电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讲好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要知法懂法,劝酒不应成为逼酒,要适可而止,决不能演变成强逼、强灌。要引导广大群众坚决反对“豪饮”“牛饮”和过量酗酒,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忌酒后胡言乱语,寻衅滋事,违法违纪。(余春龙)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