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党员干部也应心怀“诗意”奋进新征程

2022年02月20日10:12

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党员干部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载而下,类似的诗词名篇不胜枚举,体现的无一不是对于国家和未来坚如磐石的信仰。任他风吹浪打,“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党员干部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不妨多点诗心,以陶冶性情、自励自勉,奋进新征程。

  心怀“诗意”,多一点自信从容。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初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里大量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和爱情的篇目,彰显了我们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一贯精神追求。即便从那时算起,我国诗的历史也横贯三千多年。李白在仕途上屡遭打击,却始终坚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最终用自己的诗歌赢得了“诗仙”的美誉;爱因斯坦面对诸多的怀疑坚持相信自己的相对论,最终“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举世瞩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逆境时也应该始终保持着自信,要相信困难和失败只是一时的,只要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虚心接受批评,谦逊好学,不耻下问;在相信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倾听,懂得尊重别人,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能主动出击,绝不回避,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坚定地走源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具有无与伦比的自信与底气。

  心怀“诗意”,多一点责任担当。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赓续至今、激人奋进的责任文化、担当精神,具有强大现实意义。党员干部担当管党治党之责,理应从中汲取智慧与养分。置身于21世纪,敢不敢负责任、能不能担重任,是对我们党性觉悟的最好检验。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为民造福为追求,认真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做出令群众满意的成绩,在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保持高昂的精气神,勤勉务实、勇毅笃行、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创造者、建设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心怀“诗意”,多一点为民情怀。“诗歌合为事而作”,悲天悯人、关注苍生,并为之不懈奋斗、奔走呼号,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屈原之赋《离骚》,陆游之作《示儿》,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中蕴含的民本情怀,令人感佩。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古之诗心的现实表达,党员干部尤需践行,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常怀为民之心, 常听为民之言, 常思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挥洒汗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青春的岁月里燃烧激情,在拼搏与汗水中牢记使命,不懈拼搏。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心怀“诗意”,多一点修身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是士大夫的人生理想,许多诗篇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天的党员干部也应具有这般气节和风骨,做到勤以修身,修身要重德修为,自觉陶冶心性、涵养德性、修持身性,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健康情趣和高尚情操;要以官品修养为重,将信念坚定作为首要前提,将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将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将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将清正廉洁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政治本色。时刻自省自警自励,才能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有“诗”也不够,更要心怀“远方”。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坚持是永恒的向上品格,“远方”给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心有猛虎,更要砥砺前行。党的路线方针是前进的康庄大道,党员干部一定要手握梦想,一路星光,全力以赴地奔向心中的“诗和远方”。(陈觉)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