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财富:无碍且有爱

2022年03月01日09:39

来源:河南日报

  □周梦瑶

  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随着“顶流”雪容融工作的开启,冬残奥村一批细致入微、尽善尽美的无障碍设施开始走进公众视野,一时间圈粉无数。致力于打造“无障碍的冬残奥会”的理念,也引发了公众对无障碍话题的重新思考:需要无障碍设施的,不只是残障人士。

  试想,当我们的腿部意外受伤而行走不便的时候,当我们背负重物艰难地爬楼梯的时候,当我们抱着孩子而无法解放双手的时候,当我们在慢慢变老而难以自理的时候,无障碍设施是多么可贵而重要。即使是普通人,也会遭遇突如其来的伤病以及不可避免的衰老。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需要无障碍设施的时刻。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就是以“有爱”的方式便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2012年7月10日,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了诸如长期被占的无障碍通道等问题的责任认定,推动了我国无障碍事业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快速发展,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冬残奥会不仅推动北京、张家口等举办地无障碍建设水平大幅提升,还将影响带动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有利于改善中国城市无障碍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提高城市内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品质,提高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让城市建设在人文关怀中更有温度。

  在北京冬奥村,随处可见无障碍“黑科技”为涉奥人员提供智能服务。前来接风的“智能防疫员”,在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在运动员房间内的独立空调系统,即使在不开窗情况下,也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可显示无障碍卫生间、坡道、盲道等设施信息,并对起点至各目的地之间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路线进行最优计算,将结果推送给无障碍需求人士进行导航。“科技赋能冬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终有一天,科技将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在冬奥遗产官方宣传片《冬奥无障碍》中,蝉联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的侯斌说:“无障碍其实是让大家越来越便利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残障人士需要的,它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同理心。”在我看来,冬奥会的遗产并非只有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冬奥村里的绿色场馆和智能设施,它留给我们更重要的遗产应该是譬如无碍而有爱这类无形的价值理念遗产,通过一代又一代后辈的参与和体验,把一个个先进的理念真正融入生活中去,服务于人类的长久生存。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