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真抓实干之风、真功实绩之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精心谋事,牢记为谁创造政绩的干事初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溯往古今,一代代执政者把为民造福之志深藏心中。从汉文景时期的严禁奢侈、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到清康乾盛世时推行地丁合一、永不加赋的经济主张,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难看出,一心为民是一切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唯有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现邦固民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路上多想“金点子”。
潜心促事,把握如何创造政绩的干事方法。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学位”“床位”“蹲位”的民生之事,到全民核酸检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防疫行动,无不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潜心为民办事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实干作为共产党人最好的“代言”。作为党员干部要追求政绩,就要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唯有如此,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要在治污染、惠民生的实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全力为民增福祉!
竭力干事,校准怎样检验成绩的干事法方向。群众心中有杆“秤”,这杆“秤”能够称出“实”与“空”。作为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既要一以贯之做显功,更要默默无闻练潜功,在为民造福的内容上下深功夫、求真政绩。避免陷入“开花早、结果快”,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面子”旋涡中。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博大胸襟,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平淡看待个人进退得失。要心系基层、躬身实践,不做“花架子”,不“摇旗子”“喊号子”,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将人民群众举过头顶,真心实意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样的干部,群众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也会赢得最好的“口碑”。(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