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努力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

2022年03月10日16:48

来源:大河网

  3月7日,人民日报以《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为题刊发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的“两会声音”。文章指出,今年,河南将重点抓好8件事:一是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完成架梁立柱;二是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基本形成;三是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达50%以上;四是“智慧岛”双创载体实现省辖市全覆盖;五是引育创新人才团队实现重大突破;六是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全面展开;七是新增技能人才240万;八是部署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据报道,为全力支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畅通企业融资渠道,3月7日,河南省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专精特新”专场活动迅速推出,除此之外,后续还将推出其他主题专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跑出河南“加速度”。2021年,河南在创新发展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加速、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取得多领域新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系列的成绩,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重视,离不开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奋力走好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需要深刻领悟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在创新大浪中积极进取、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矢志不渝,屹立于创新浪潮的风口浪尖。创新贵在坚持,创新重在坚守。2021年,河南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比如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研制成功,出口国外应用于重大工程;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等。正因为有无数科研工作者长期坚持、坚守创新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创新永不过时,才有了如今的成绩。作为奋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认识水平,不断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树立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的精神;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主动把创新思维贯彻在自身工作实践中,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方法解决社会难题、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科学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助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厚积薄发,供给足创新浪潮的后劲动力。创新不是一哄而上、哗众取宠,提一些华而不实、无法落地的想法,也不是一蹴而就,说创新就创新,而是要在准备充分、基础牢靠的前提下才能成功。因此,要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练就真才实学,力求真功实绩;要善于捕捉新时代声音、聆听新时代声音、抓住时代最强音和主旋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脉搏共振;要勤于探索和总结解决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去除一切私心杂念,破除一切等待观望、不敢担当的习气,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真改革、真创新,为加快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团结协作,凝聚起创新浪潮的澎湃气势。重大创新是团结协作的创新,绝不是单兵作战独逞英雄,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河南大力推动与先进地区的产业合作和承接转移,重点与华为、腾讯、云迹科技、中科院等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开展深入对接,推动超聚变全球总部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由此可见,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想要走稳走实走牢,必须要集众家之长。因此,要明确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力量等创新主体在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从而在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的同时,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强合作交流,主动融入集体,主动依靠集体,勤沟通、善配合、好团结,以合作精神凝聚宏伟气势,以集体智慧明确前进方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想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跑出河南“加速度”,就必须要重视创新。(周银)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