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兰考城乡发展得太快了,几年没有回来,都快找不到回家的路了!”3月3日,从浙江返乡的兰考人李肖柯对家乡巨变感慨不已。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对县域治理提出“三起来”要求。兰考县87万干群在传承“三股劲”、践行“三起来”、赶考“三新路”中,在县域综合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脱贫地区共同富裕中走在前、作示范,在“干”中凝聚起“干劲”,在“谋”中规划好“思路”,在“创”中引领出“示范”,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乡变美了、道路变畅了、活力变足了、产业变强了,从“兰考之问”到“兰考巨变”,从焦裕禄时期治理“三害”到改革开放后摆脱贫困,再到如今奋力迈步小康,无一不在彰显着兰考的干部在努力“答卷”,希望让兰考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满满”。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是“答卷人”。该如何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考卷”,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人民的“满意度”无疑是最佳的“风向标”。
倾听民声,答好民声“填空题”。人民是“本”,为民是“道”。倾听人民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兰考设置“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办件量由50.74万件增长到66.64万件,事项覆盖率由36%提升至100%;用好“首席服务官”“一联三帮”“万人助万企”等工作机制,全县321名首席服务官分包联系497家企业,收集企业诉求345条,问题解决率100%……这些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无疑是真正倾听了民声,对症下药的结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心皆到基层,去群众身边收集他们的“需求”,把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在手里的问题积极解决好,在细枝末节中服务大民生,在细微之处填好为民服务的“填空题”。
尊重民意,答好惠民“选择题”。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尊重民意,是共商国是的前提与基础。在奋进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哪些工作应该优先干,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党员干部能够经常下基层,以“接地气”的方式了解民意,尊重民意,那么不仅能够了解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能第一时间获取群众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与建议”,只有把民意、民情摸清摸透,实时了解、全面掌握,才能更好地做判断、下决策,才能做出更加符合群众期待的选择,让群众收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致力民生,答好服务“加分题”。民生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为关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兰考清淤县管河道110公里,治理城区河道228公里,开挖村内坑塘186处,维修重建各类桥、涵、闸建筑物274座,解决全县积水点157处;郑徐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全部完工,农村道路“白变黑”1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63……这一系列的为民服务,无一不是致力民生的真实注解。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破除畸形政绩观,淡化“面子观”,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大处着眼、细处发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办成群众舒心事。如果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马上办”,那么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会为服务成绩“加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始终坚持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态度办好民生实事,努力答好民生“考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