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清明祭扫既严禁“一刀切”也要因“疫”制宜

2022年03月23日13:32

来源:大河网

  3月21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清明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的疫情还较严峻复杂,社会面传播扩散和外溢风险比较高,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对今年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是一场大考,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3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既要避免出现集聚性疫情和规模性反弹,又要努力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严禁“一刀切”。这是确保人民群众今年清明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的关键。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清明多地调整出行防疫政策,其中“48小时核酸”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标配。如何在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要求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在清明节里很好地祭奠祖先、亲人,缅怀先烈,正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

  近期这波疫情,各地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地管控自然也就不可能同一个版本。但是,无论是高中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绝不能有半点松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在疫情防控的现实环境下,确保祭扫安全是第一标准,没有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或者是处于中高风险地区,就不应该进行或允许“公共”祭拜,无论是家族的祭扫还是公墓祭拜,都应该加以限制,甚至严禁。就算是低风险地区,也要提倡文明安全祭扫,尽可能减少聚集,把它作为疫情防控的一个具体防范措施去遵循和落实,并作为群众一个日常防控常识去压实。

  特别是,在倡导清明祭拜新风已成了社会共同呼声的今天,继续继承和传承传统的同时,还得不断创新、丰富清明祭扫的形式、内涵和新意。在祭拜形式、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因“疫”制宜,符合社会发展和当下的现实需要,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共鸣和接受。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既是一种“移风易俗”的进步,也符合疫情防控、绿色生态的需求。而这种在殡葬的形式、内容上改革创新,非但没有失去清明祭扫的传统宗旨意义,失去传统文化的精髓,反而是一种更好地继承和升华。让群众祭拜先人、寄托哀思、表达孝敬的清明拜祭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形式更加丰富。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传统的同时,增添更多文明健康安全的基因。

  清明祭扫既严禁“一刀切”也要因“疫”制宜,这是今年清明祭拜的一种现实的“移风易俗”,顺应了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拜的需要,也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确保群众健康安全的同时,也满足群众个性化需要,促使祭拜更加文明。同样,提倡和推行用更文明健康安全方式祭拜亲人,这样的事情也不应该只是今年清明才有。对因疫而生的网络祭拜等等祭拜方式,加以固化、延续,使之能成为一种新习惯、新仪式、新风俗,让越来越多人接受,形成风气,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设,这是功在今天,利在千秋的实事。(黄跃成)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