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2022年03月28日16:49

来源:大河网

  3月27日是北京市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日 ,北京市各扫墓点平稳有序,秩序良好。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全市231处祭扫点共接待群众18.7万人,全市68个规模较大的扫墓点网上预约及电话预约的祭扫人数为133842人。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是我们对逝去的先人的一种缅怀。我们在肃穆庄严中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过去,慎终追远的传统表达仪式有烧纸、焚香和放炮等等。时至当今,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在疫情、低碳的双重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大局为重,做新时代文明引导者,让清明与文明同行,才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

  文明祭扫,绿色追思。每到清明,全国各地因上坟祭祖引发火灾造成毁林的案例并不鲜见。更有甚者,因引发山火蔓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也时有所闻。寄托哀思,不一定非要靠烧纸、焚香和放炮等污染环境的方式表达。心诚则灵,一些地方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等低碳环保、绿色文明方式,既可避免烟雾缭绕的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体现了一种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值得推广。

  安全祭扫、健康第一。鉴于我国多地疫情多发频发,防控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为严防疫情扩散,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每一个人在返乡过程中,必须自觉佩戴好口罩,测体温、主动去医院做核酸检测、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等相关防疫规范。若发现周边有异常现象,为了自己和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危,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对远离家乡不能赶回来的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祭扫。注入时代内涵的网络祭扫,既可以省去来回的舟车劳顿,减少路途中堵车现象,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观念决定行动。各基层干部、党员要身正为范,有必要适机进行舆论宣传和监督,让一些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落后祭扫方式的群众,观念上得以改变,行动上得以与文明同行,真真切切地让清明回归本真。当然,移风易俗是一场持久战,也是把各种隐患和治理疫情的关口前移,这考验着基层的执政能力。

  清明也是家长们对孩子家风家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全家聚在一起,在慎终追远缅怀亲人的同时,家长们躬身示范是对子女的精神一次洗礼和家风家规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文明祭祀的同时,更明白了“以礼葬亲为孝也”的厚养礼葬的新风尚。

  风清正气的清明,文明健康的祭扫,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我们对先人最好的缅怀方式。(杨应和)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