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至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201万人、238万人、290万人、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2022年相比2017年,5年间报考人数增加了256万人,增长了1.27倍,千军万马正挤向独木桥。与此同时,考研培训机构发展良莠不齐,虚假宣传、承诺保过、违规经营等培训乱象也愈演愈烈。
客观来说,考生不能将报班视为“买保险”,求“上岸”还得实干。有考生表示,培训班成了自己最大的开销,对考生而言,考研无疑是一场毅力、金钱的残酷“拉锯战”。眼下,“考研热”拉长了考研产业链,考研自习室爆满、参考资料热卖,甚至出现考研KOL和考研监督师、精神鼓励师。其实,如何选择还得依靠考生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依据自身基础和学习习惯特点谨慎选择,盲目跟风“买保险”,是否有“自我安慰”嫌疑,到最后难免会沦为陪跑。
而对于教培机构来说,绝不能漠视考生托付给机构无比的信任,将过于“贪吃”的触角伸向考研“蛋糕”。说实话,考生与考研机构的生存是不可脱离的,是相互成就的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机构办得好,考生也会源源不断的上门“寻亲”。一旦沦为收割考生钱财的机器,严重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于公于私这份罪孽都无法赎清,也无法得到社会、家庭、考生的原谅。
目前,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退费难”“课程质量差”“培训贷”等市场乱象。有关部门不妨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调查,依法查处违规机构,在此告诫有关机构,切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考研人基数逐年增加,有关数据预测考研培训市场2024年将增至100.39亿元。若不及时修补巨大市场背后的“漏洞”,则可能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情况,相关单位需早发现、早“治疗”,关切百万考生背后百万家庭的期待、利益。
百亿考研培训市场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考研似乎进入了“400”分时代,这就对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吃透“考研真相”、不能以全局意识把握培训方式方法,会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换个角度来说,研究生招生正在破除“唯分数论”定式思维,招生单位更加注重考生综合能力,许多事情机构其实无法替代考生完成,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中,绝大多数的困难需要考生“自我修炼”勇过难关,但同时也乐见正规机构对即将“上岸”的考生用力拉一把,做相识、相知的良师益友。(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