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党员干部要严守私德

2022年04月29日12:57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引导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私德有亏则公德不立、大德难彰,党员干部严修私德是立身、为政的基础,是守公德、明大德的前提。

  要戒贪止欲廉以修身。在古文字中“含贝在口”表示“贪”,意为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四凶”之一的饕餮因为贪吃以致贻害自身,将自己身体都吃掉了只剩下面目狰狞的脑袋。可见贪是对欲望的不加节制,求无足厌是为“贪”。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就要自觉做到戒贪止欲,不被物欲驱使成为被“围猎”的对象。“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党员干部戒贪止欲就要慎独慎初慎微,时刻保持自律警醒,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从魏相国白圭勤查勤补以防“堤溃蚁穴”的慎微,到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王密赠金的慎独,再到王廷相给张翰讲轿夫穿新鞋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变化的慎初,古人以其检身之行向我们昭示了廉洁修身贵善始的道理。只有把住“第一次”,遏在“萌芽时”,不让贪字伸头,廉字破防,“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党员干部才能在廉洁修身中做到以畏止祸,以足止贪。

  要正身律己廉以齐家。家风是政风的“风向标”,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好的家风不仅是家族昌盛的保证,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从《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再到《曾国潘家书》,古人历来重视好家风的传承发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也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刘少奇的“约法三章”,还是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周智夫“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共产党人始终以正身律己的自觉,用良好家风滋养为政品德。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赓续传统,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立好家规、管好家人,防止“祸起萧墙”。要紧盯“治未病”,对自身及家人思想上的“小苗头”、行为上的“小病灶”及时予以警醒纠正,防止养痈贻患长出“贪内助”“纨绔子”。要坚持养正气固根本,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为家人作出榜样、当好标杆,自觉以勤俭治家、和顺齐家、忠孝传家,切实做到关爱不溺爱、济亲不徇私。

  要克己奉公廉以用权。东汉成侯祭遵因廉洁谨慎,家无私财,上级所赐财物全部送给部下的事迹给后人留下了“克己奉公”这一成语,以及融入中华文化的不徇私情、一心为公的优秀传统,被范晔赞为“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坚持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是对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用权的基本要求。从虞帝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到韩非提出“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到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处理人和己的关系时,以人为先,对于公和私的关系,以公为先,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以用权,就要守住公和私的分界线,做到心底无私、秉公办事,公道用人、公正处事,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敬畏法纪、敬畏权力,坚守“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底线,正确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的关系,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切实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孙明阳)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